您好,欢迎来到百发商城!
商品分类

中国音疗与临床医疗的客观原理

亦乐亦药 乐先药后

中国音疗与临床医疗的客观原理

亦乐亦药 乐先药后

1、伏羲精造瑟埙调理百病,亦乐亦药拯救万民苦疾;

2、三皇五帝先哲们试竹苇定五音十二律通人体十二经脉;

3、轩辕黄帝研五音应五脏传承后人撰写宝典医书《黄帝内经》;

4、老子《道德经》破天机五千佳句:大道无形,大音希声……;

5、周公、孔子制习《礼乐》教化身心改善人生健康向上;

6、“药王”孙思邈传唱《六字诀》与大禹创练《禹步歌》乐帮万民;

7、德国科学家实验证明声与音波可杀死癌细胞之神奇功效;

8、吴慎破译《易经》五音八声之玄理,解密《黄帝内经》五音治五脏之哲理;首创《养生保健音乐》保健之法宝;与美国癌症权威芬格乐博士合作试验治癌成果,科学地给世人证实了中华祖先的高度文明智慧。

中医《黄帝内经》认为“心主神明”,包括高级心理活动如复杂的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,七种情绪变化所致的情志变化,是中医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。

凡“情志所伤,虽五脏各有其主,然求其所由,则无不由心而发……,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。”因此,中医认为,心主神明,“心”、“神”是心理活动和情志变化的主宰者。

音疗主要作用于“心神”。中医记载“乐通神明”,是说音乐对心理状态能起到某种特殊的作用。所以,《内经》上说:“心藏神,而神不守,体之不康,人心之神,惟心所使。”清代吴尚先《外治医说》认为:“七情之病也,看花解闷,听曲消愁,有胜于服药也。”

因此,凡是情绪异常而引起的心理失去平衡,皆可通过音乐与乐趣治疗。喜、怒、思、悲、忧、恐、惊七种情绪变化,在正常生理状况下,是由“心神”控制着的。然七情反常,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,外形于肢体。须治本从根本上着手,通过音乐理疗娱心,在某种情况下,可以康复形体。

“身病治心”就是这个原理,何况,心还主血脉,音疗活动功能促进气血充盈,运行通达,则心神得养,神志安宁。古有“玩琴可以养心”,就是此说。

在东方,我从“乐先药后,亦乐亦药”的哲思,深入探索《黄帝内经》五音通五脏的音律医疗之道,一步一步重现上古失传千年的《中国音疗》之法。我深知,在这个凡事讲究科学验证的时代,只以中国上医学为理论基础,并不足以说服世人。因此我将这套精妙的《中国音疗》,结合了西方在音乐声波上的科学实证,并将《中国音疗》带入了西方主流医疗世界,让这失传千年的《中国音疗》不仅只是在东方重视,更能跨足世界,成为一门让世界顶尖医学专家都推崇的治疗科学。

而在临床治疗方面,《中国音疗》理疗的有机结合也的确取得极佳的效果。养生医疗与音乐理疗辅以精神感应,使对方呈控制状态。被理疗者,使其产生一种神经质内啡肽,使大脑皮质趋向有序化状态,抑制大脑兴奋性,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最佳的调整,它不但能使人在安静中祛病,还能开发人体的潜能和变量思维功能(即智慧可以无限制的增长扩大),它使人体的分子序列结构发生好的变化,机体的免疫功能会由弱而增强。

《中国音疗》采用音调音律调动,调节人体内的阴阳,使体内产生同频共振的变化,以调动、协调人的气血平衡,增强人体的免疫力,进而增进脏腑各器官的互动互补之功效,从而达到消除、减缓或预防疾病的目的。

科学证明:人体的神经边缘系统是调节内脏器官活动的中枢,而音乐有能兴奋神经边缘系统。有关音乐对人的情绪以及内在五脏的影响,中国古代典籍中有诸多记载,而“乐”在中国文化中,是与天地阴阳融合在一起的。(乐创商务 改编)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50-1408-0826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248761843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